4月12日上午,“在一起”语文团队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语文教学专家王喜华老师莅临指导。活动由江萍教导主持,全体语文教师参加。
活动以苏媛媛老师与沈小婷老师执教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同课同构课堂展示拉开序幕。


两位教师分别从人类目前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的海洋是什么样的两大方面进行教学展示。简洁流畅,纲举目张,条理清楚。引导学生深化了对课文的内容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海洋,合理开发和应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同时勉励学生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探索海洋奥秘,在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后,王喜华老师就两节课进行评课。分别从科普类说明文的语言特色、学段学情以及小古文研究现状进行专业分析。

同课同构建,以名家设计正自身。王老师指出,同课同构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青年教师以名师设计为典范,仔细钻研教材,扣准说明文语文特色,牢牢把握文本内容。同时,课堂上应多一份灵动,多一份幻想,少一些刻板的科学事物。

精准科学知识,以趣味激发兴趣。说明文语言应生动活泼,否则将使学生失去探索欲望,降低记忆质量。为此,王老师特举《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大自然的书》以及译林童话的例子,阐释说明文语言趣味性的重要。鼓励教师将严肃严谨的知识转化为轻松的语言文字,进而让学生学会迁移。
关注学生学情,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应是活泼轻松、兼容并包的学习氛围,尽量减少“一言堂”,多让学生抒发个人见解,眼睛注视每一位学生。
着手小古文研究,开展跨区交流。王老师指出,部编版教材全面推进且小古文教学课时内容分界点如何揣度,是当下亟待思考的重点问题。建议我校应尽快着手小古文教学研究,预知小古文教学策略。
“在一起”教学研讨是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通过这次活动老师们更加认识到,要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我校教育教学水平一步一个台阶的大步迈进。
报道:武亚楠
审核: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