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行动】落实“双减” 提质增效
在双减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使其快速成长,在活动中构建高效课堂的工作,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12月8日下午,苏州市虎丘实验小学校开展“深耕计划”深蹲一线课堂教学活动之新光计划数学学科专场,专家沈琦雯老师应邀参加,学校全体青年数学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课堂教学
郑丽娜老师执教《钉子板上的多边形》一课,这是一节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课,郑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分析思考等方法,探索并发现在钉子板上围出的多边形的一些有趣规律。从钉子数为1枚开始,再到2枚、3枚、一直增加到a枚,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综合归纳多边形的面积与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内部钉子数之间的关系,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获得探索规律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规律的奇妙,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整节课郑老师注重让学生经历过程,体现规律探索的严谨性;强调多次归纳,体现规律表达的简洁性;强化多远表征,指向规律本质的思维性;方法指导到位,实现规律探索的可操作性。


课后研讨
展示课结束后,郑老师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路,分享了课后感受,听课教师纷纷进行点评,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车梦涔老师认为,整节课由简单规律迁移到复杂规律,力求让学生在规律之外感受到探索过程中获得的方法,及其规律背后蕴含的思想价值,但也从教学问题的指向性提出质疑。顾雯怡老师说,郑老师最后引出了皮克定理,帮助学生拓展了课外的数学知识,也能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最后,专家沈琦雯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她认为郑老师的个人素养较高,教师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较强。教学时,郑老师渗透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数学方法,这一过程性体验对于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不可或缺的。同时沈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在探索多边形边上的钉子数和面积有什么关系时,提出的问题指向性可以更明确,可以借助动态的过程中让学生有所发现;从拓展题引申到课外知识“皮克定理”,让学生充分体会这节课的价值所在。


落实“双减”的背后,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和自主探究必不可少。此次教研活动,让每一位老师得到不小的收获,也产生不同的思考,为大家在数学学科中落实“双减”,提质增效,不断积蓄前行的力量。
报道:唐俐
审核: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