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校概况校园管理校务公开课题研究教师团队学生天地特色品牌
教师风采
语文学科工作室
数学学科工作室
英语学科工作室
综合实践学科工作室
班主任工作室
数学学科工作室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师团队 > 数学学科工作室
习惯培养之我见
发布日期:2013/12/12  发布者:数学组  浏览次数:;

苏州市虎丘中心小学 严欢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注重培养以下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习惯、演一演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猜测错题的习惯、出题的习惯。 [关键词]习惯 培养 数学教学 陶行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依照生活教育的五大目标说来,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即是改造社会的教育。生活教育是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它要运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 小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生正处于从幼儿园游戏型教学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总是注意让学生去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新的环境以及作息习惯等。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可忽视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今后学习或生活的重要影响,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方法就形成于其中了,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好习惯养成了,学生将终身受用。而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新课程实施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 一、独立思考的习惯 以前我们也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但那些思考,往往是在教师给定的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问题中进行思考的,这样就禁锢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而在这次新课程实施中我认识到了,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体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当然我们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一个容易投入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统计时,先出示一袋子图形(袋子是透明的),问学生:你们能估计每种图形大约有多少个吗?看谁估计得准确?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再进一步提出: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知道各种图形的个数呢?接着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如分一分,排一排,拿一个记录一个等等。这样独立思考后,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而且“会学”了,知道解决问题的策略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给了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有些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有难度时,如果教师直接给出解法,学生即使当时明白了这道题该怎么解,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还可能会出现同样的障碍,而且记忆也不会太深刻。这时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提供一些暗示、辅导工作或材料,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如我在教学24+9的口算时,让小组合作来讨论怎样算(可以借助小棒摆摆),说说是怎样想的。有的组所先算4+9=13,再算20+13=33;有的组把9分成6和3,先算24+6=30,再算30+3=33;还有的组说是不是可以把9当成10,先算24+10=34,再算34-1=33。再展开讨论,得出结论。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和运用他人的经验。所以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合作,多思考,多交流,各抒己见,这样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设想,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演一演的习惯 有些题目让学生化一两分钟演一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意思,印象会更深刻,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很感兴趣,很愿意做这样的练习,这样能提高学习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发挥练习的效果。同时也能增强对数学的兴趣,从而树立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对今后的学习都能打下基础。如在做练习看图列式时,图上画了:墙上挂着3只书包,小男孩手中拿走了一只书包,让学生看图列式。这时我准备4只书包放在墙的边上,问:谁能把这个过程演一下呢?让其他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同学们非常踊跃想来表演,后来指名一位同学上来,他从4只书包里拿起一只就跑了。其余学生也观察得非常认真,一下子就完全明白了意思,理解了题意,知道要从4只书包里拿掉一只,也就是从4只书包里去掉一只,所以要用减法,4-1=3。现在还剩下3只,而不会出现3-1的错误了。如另一题看图列式,原来小女孩手中拿着2只气球,后来一只也没有了,都飞上天了。于是准备了2只气球,让学生把这个过程演一演,学生一开始拿了2只气球,后来把手中的气球都放了,手中一只气球也没有了,这样学生很快明白了原来有2只,放走了2只,现在一只也没有,也就是在2只里去掉2只,用减法,2-2=0。而不会出现2-0=2的错误了。这样使学生对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更透彻了,知道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要用减法。在整个演的过程中,无论演的,还是看的,都特别开心,我相信在这样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效果一定很好。而且改变了“讲练式”,让学生变成“主角”,学生很喜欢这样的练习。 四、动手操作的习惯 学生的学习是在各种学习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才能发展的伟大刺激物,是智慧的创造者。”如在教学平均分时,让学生亲自分一分小棒,让学生体会每份分得同样多,并且正好分完而没有多余,才叫“平均分”,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知道了“平均分”的真正含义。经过这样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现代教学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教学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体验、探索、发现、创新。 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摸一摸、数一数、看一看、比一比等方法,发现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等的特征。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主动获取知识,感悟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内驱力。 五、猜测错题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最大驱动力,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手握这把金钥匙,学生会主动开启智慧之门。而我发现学生对于猜错题,兴趣特别浓,参与程度特别高,因此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到成功,能提高教学效果。如我经常拿出一些题目让学生猜一猜,可能会怎么错。如26+3,让学生猜一猜它可能会怎么错,有的说算成56,因为他把3加在十位上;有的说算成92,因为6+3=9,9+20当成90+2了;还有的说算成23,因为他把加算成减了,等等。这样让学生猜一猜,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错误非常了解,就会减少犯类似的错误。真有点那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味道。并且在猜测过程中,老师经常用富有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和尝试,使学生增强对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学生更热爱数学。 六、出题的习惯 以上已谈到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出题同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出题包括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学生给学生出题,学生给老师出题。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主要是按老师的要求出题,如为了归类练习口算,让学生每天出指定类型的口算去做,如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等等,这样可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些口算,如果题目会出了,说明对这些数搞得很清楚了,那口算方法等于掌握一半了。而且这样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出题,出对了,还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会对数学更感兴趣。学生给学生出题,他们会有新鲜感,因而出题的学生积极性会更高,而答题的学生会更认真对待。而且有时老师让学生比一比,看谁出的题最有水平。如难易适当,有趣味性等。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也会更高,也会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给老师出题,同样有新鲜感,可以通过自己认真思考后,出一些自己非常想知道的问题,这样能提升学生思考的深刻性,增强学生的能力。 总之,我在教学中很重视以上几个习惯的培养,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如果我们能重视这个问题,抓准时机,用对方法,坚持长抓不懈,使学生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养成了这些习惯,我相信学生不仅能把知识学扎实,而且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能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1]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年12 月1日 [2]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 南通师范学校 孙国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上一篇:用“生活原味”烹调“知识品味”       下一篇:数学教学儿歌

苏州市虎丘实验小学校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896号

首页 | 学校概况 | 学科教学 | 校务公开 | 学科科研 | 教师风采 | 学习园地 | 特色品牌